石化装置保冷层表面阻燃玛蹄脂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
一、施工工艺流程
1. 施工准备
• 图纸会审:确认保冷层构造、玛蹄脂厚度、阻燃等级及节点详图。
• 材料验收:玛蹄脂到场后,核查出厂合格证、阻燃性能报告(氧指数≥30 %、UL-94 V-0)、软化点、延伸度等指标,并进行现场抽检;包装破损、硬化结块、分层离析者一律退场。
• 环境确认:基层温度≥5 ℃、相对湿度≤85 %,五级风以上或雨雪天气暂停作业;对沙尘频发地区,应设置临时挡风棚。
2. 基层处理
• 保冷层(泡沫玻璃、PIR、PUR)表面须平整、洁净、干燥,无油污、粉尘、冰霜;凹陷处用同质玛蹄脂先点补找平,固化后再大面积施工。
• 金属外护板接缝须先嵌填密封胶并打磨平顺,避免锐角刺穿玛蹄脂。
3. 玛蹄脂配制
• 冷施工型阻燃玛蹄脂开桶后先低速搅拌3–5 min,消除运输沉降;若采用热熔型,则在180–190 ℃熔融,搅拌无气泡、无结块即可使用。
• 一次配料量宜在1 h内用完,防止二次加热导致阻燃剂分解。
4. 涂布作业
• 第一道:用锯齿形刮板沿管道环向或设备立面自下而上均匀刮涂,厚度1.0–1.2 mm,重点压实接缝、法兰、阀门根部。
• 第二道:待第一道表干(指触不粘,常温约30–60 min)后交叉方向复涂,总厚度≥2.0 mm;垂直面可加设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,搭接≥50 mm。
• 端部收头:在保温层端面预留10 mm“U”形槽,灌满玛蹄脂,形成防水、防火双重封闭。
5. 养护与检查
• 常温24 h或50 ℃烘干4 h后可进行金属外护板安装;养护期间严禁踩踏、水冲及溶剂溅落。
• 自检:目测无漏涂、无流挂、无气泡;针孔检测(7 kV电火花)无击穿;厚度检测(磁性测厚仪)合格率≥90 %。
二、质量控制要点
1. 材料质量
• 每批次抽样复检软化点(≥110 ℃)、低温弯折(-20 ℃无裂纹)、阻燃性(氧指数、烟密度等级)三项关键指标;不合格立即封存退场。
2. 过程控制
• 温度监控:热熔型玛蹄脂加热严禁超过200 ℃,防止阻燃剂红磷、氢氧化镁高温分解;现场设红外测温枪实时检测。
• 厚度控制:采用“湿膜卡”每2 m²检测一次,发现厚度不足立即补涂;干膜厚度偏差±0.2 mm。
• 搭接与节点:设备支座、吊耳、穿墙套管等异形部位预制玛蹄脂压条,确保连续密封;阴阳角附加层宽度≥100 mm。
3. 成品保护
• 涂刷完毕立即用牛皮纸或塑料薄膜覆盖,防止沙尘污染;后续金属外护板施工时铺垫软质垫板,避免划伤玛蹄脂。
• 交工前48 h进行最终电火花复检及红外热像扫查,确认无漏点、无空鼓。
4. 安全环保
• 热熔作业设置防火布、灭火器材,动火票制度;冷施工型保持通风,作业人员佩戴防毒口罩、护目镜。
• 余料、空桶按危废标识集中回收,禁止随意倾倒。
三、常见缺陷与纠正措施
• 流坠:多因一次涂布过厚或基层温度过高,应分次薄涂并避开正午高温时段。
• 针孔:基层潮湿或搅拌夹带气泡,需重新烘干基层并真空搅拌。
• 剥离:保冷层表面浮灰未清,需打磨后补刷配套底涂再复涂。
四、结论
通过严格的材料验收、精细化厚度控制、关键节点强化处理及全过程安全环保管理,可确保阻燃玛蹄脂在石化装置保冷层表面形成连续、致密、耐久的防火防潮屏障,满足SH/T 3013、GB 50264等规范对保冷系统防火等级与使用寿命的双重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