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2-28196570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  新闻中心

低挥发导热胶泥在光学通信器件封装中的可靠性评估

2025-08-15 08:44:30

一、研究背景 

光学通信器件(光模块、硅光芯片、相干收发器等)对封装材料提出极低挥发物、高导热、低热阻、长期热稳定四大要求。传统硅基导热胶泥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释放低分子硅氧烷(D3D10),在透镜、激光器端面及光纤端面形成“硅油雾”污染,导致光路衰减、耦合效率下降甚至失效。低挥发(Low Outgassing)导热胶泥通过无硅或改性硅骨架、高纯度填料及交联体系优化,可将总质量损失(TML)控制在0.1 %以下,可凝结挥发物(CVCM<0.01 %,成为5G、相干光模块及舱外宇航光通信中的关键封装材料。

 

二、可靠性评估体系 

1. 材料级 

   a. 挥发性能:ASTM E595125 /10⁻³ Pa24 h)测试TMLCVCMGC-MS定量D3–D10含量。 

   b. 导热性能:ASTM D5470稳态热流法,记录0 psi50 psi压力下热阻随老化时间变化。 

   c. 机械性能:剪切强度(ISO 11003-2)、压缩永久变形(ASTM D395)、弹性模量(DMA)。 

 

2. 器件级 

   a. 高温高湿老化:85 /85 %RH500 h1000 h;监测光功率衰减ΔIL<0.2 dB 

   b. 高温工作寿命(HTOL):壳温100 ℃,驱动电流满载,1000 h;观察阈值电流漂移<5 % 

   c. 温度循环:-40 125 ℃,1000次循环;每200次回测耦合效率与热阻。 

   d. 湿热-振动耦合:85 /85 %RH20 gRMS10 Hz2000 Hz8 h×3轴;验证界面微裂纹扩展。 

 

三、失效机理与失效判据 

1. 挥发物迁移 

   CVCM>0.01 %时,激光器窗口透射率下降>3 %,判定为功能失效。GC-MS显示D4D5是主要污染物,来源于未交联硅氧烷链段。 

2. 界面微空洞 

   长期85 ℃老化后,胶泥-镀金铜基板界面出现<5 μm空洞,空洞率>5 %时,界面热阻升高>20 %,触发过热保护。 

3. 填料沉降 

   高比重AlO3.6 g cm⁻³)在垂直封装中产生梯度沉降,导致局部热阻差异>15 %,引起芯片热点>5 ℃。采用表面改性氮化铝(AlN)纳米包覆后,沉降速率降低一个量级。 

4. 氧化-裂解耦合 

   150 ℃老化1000 h后,非硅体系环氧骨架出现羰基指数上升(IR 1720 cm⁻¹峰面积增加3倍),剪切强度下降35 %,判定为化学失效。

 

四、寿命预测模型 

基于Arrhenius-Peck耦合方程,将温度、湿度双应力引入失效速率: 

λ(T,H)=λ₀·exp(-Ea/RT)·H 

式中Ea=0.85 eV(挥发物迁移激活能),n=2.1(湿度指数)。利用85 /85 %RH加速1000 h数据外推,40 /60 %RH条件下10 年失效率<1 FITFailure in Time),满足Telcordia GR-468-CORE Ⅰ级可靠性要求。

 

五、工程验证案例 

1. 25 Gb/s DML激光器封装 

   采用低挥发非硅导热胶泥(TG-NSP25,导热系数2.6 W m⁻¹ K⁻¹,TML<0.05 %),在85 /85 %RH 1000 h后,光功率衰减0.12 dB,远优于传统硅基方案(0.7 dB)。 

2. 400 Gb/s DR4硅光引擎 

   芯片尺寸5 mm×4 mm,功率密度>2 W cm⁻²;胶泥厚度0.2 mm,实测界面温升仅6.8 ℃;经历-40 125 1000次循环后,耦合效率变化<0.1 dB,无界面空洞。 

3. 舱外宇航激光通信终端 

   真空-紫外-质子辐射复合老化(总剂量100 krad)后,胶泥挥发物总量<0.3 mg,透镜表面沉积膜厚度<5 nm,满足ECSS-Q-ST-70-02B宇航级低出气要求。

 

六、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 

1. 点胶量精度:采用±3 %重量比的螺杆阀点胶系统,避免过量溢流污染光学面。 

2. 固化曲线:120 /30 min80 /60 min,确保交联完全,降低游离硅氧烷残留。 

3. 在线监测:FTIR实时跟踪羰基指数变化,建立SPC控制图,预警化学老化风险。 

 

七、结论 

低挥发导热胶泥通过无硅/低硅配方、高纯度填料及交联体系优化,可显著抑制挥发物对光学通信器件的污染,其在85 /85 %RH 1000 h-40 125 1000次循环及HTOL 1000 h三重加速条件下均表现出优异可靠性。基于Arrhenius-Peck模型的寿命预测显示,典型数据中心环境(40 /60 %RH)下服役寿命超过10年,为下一代800 Gb/s及以上高速光模块封装提供了可靠的热管理解决方案。

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1811号 备案号:津ICP备11007465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