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2-28196570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  新闻中心

基于废胎胶粉的环保沥青胶泥制备与性能优化

2025-08-18 09:21:53

一、研究背景 

废轮胎的黑色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。将废胎胶粉(GTR)高值化利用于沥青胶泥,可同步实现“减碳、降本、降噪”三重目标:胶粉中的交联橡胶网络赋予胶泥高弹性与疲劳韧性,炭黑补强体系提升抗紫外老化性能,同时替代部分SBS等高成本聚合物,显著降低材料费用。然而,硫化网络难溶胀、易离析、贮存稳定性差成为技术瓶颈。本文围绕“脱硫-溶胀-界面增容”一体化思路,系统阐述环保沥青胶泥的制备工艺与性能优化路径。

 

二、原材料与预处理 

1. 废胎胶粉:常温粉碎6080目,含水率<1 %;采用微波-机械联合脱硫,在915 MHz180 ℃、5 min条件下破坏CS交联键,凝胶含量降至45 %以下,表面极性基团(–OH、–COOH)含量提高3倍,为后续与沥青的界面键合奠定基础。 

2. 基质沥青:70A级道路沥青,针入度65 0.1 mm,软化点47 ℃。 

3. 复合改性体系:星型SBS 3 %、脱硫胶粉12 %、糠醛抽出油2 %、硫磺0.2 %,形成“橡胶网络+聚合物网络”双连续结构,兼顾高低温性能与贮存稳定性。

 

三、制备工艺 

1. 两段法母料工艺 

   第一段:将预处理胶粉与抽出油按质量比6:1预混,在180 ℃下高速剪切30 min,制备高浓度母料; 

   第二段:母料降温至160 ℃后按比例掺入沥青,加入SBS及交联剂,继续剪切40 min,得到均匀稳定的胶泥。该工艺可显著降低剪切能耗15 %,同时避免胶粉团聚。 

2. 微波原位脱硫-共混一步法 

   将胶粉、沥青、抽出油一次性投入微波反应釜,在170 ℃、微波功率3 kW条件下同步完成脱硫与共混,总耗时缩短至20 min,适合连续化生产。

 

四、性能优化机制 

1. 微观结构:脱硫胶粉表面生成的极性基团与沥青质发生酸-碱与氢键作用,界面过渡层厚度由0.2 μm增至1.1 μm,有效阻止高温贮存离析。 

2. 流变性能:DSR测试显示,64 ℃车辙因子(G*/sinδ)较基质沥青提高4.2倍,–12 ℃蠕变劲度S值下降40 %,满足PG 70-22等级要求。 

3. 疲劳-耐久:四点弯曲疲劳试验(25 ℃,10 Hz400 με)中,胶泥疲劳寿命达180万次,为基质沥青的6倍;紫外老化72 h后质量损失<0.5 %,显著优于SBS改性沥青。 

4. 降噪环保:阻尼因子tanδ20–40 ℃区间提高2–3倍,车内噪声降低3–5 dB;生命周期评估显示CO减排量达1.8 t/t胶泥。

 

五、工程验证 

某机场联络线罩面工程应用该胶泥,厚度2 cm,通车两年后: 

• 车辙深度<2 mm,无开裂; 

• 噪声监测降低4.2 dB 

• 材料成本降低18 %,施工能耗降低12 %

 

六、结论 

通过微波脱硫-复合改性技术,废胎胶粉可在沥青胶泥中实现微观均匀分散与界面强键合,显著改善高温抗车辙、低温抗裂及疲劳耐久性能,同时降低环境负荷与工程造价。该工艺路线原料来源广泛、设备要求低,具备大规模推广价值,为废旧轮胎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可行方案。

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1811号 备案号:津ICP备11007465号-1